图瓦这个地方,有些人搞不好连字都没见过,它在西伯利亚的那块偏远地带。
在上个世纪的唐努乌梁海,有一片草原,面积达到17万平方公里,瞧瞧,比朝鲜还要大多了!
啊,这块地儿被沙俄给抢走了,1921年彻底跟中国撇清关系了。
一加入俄罗斯后,眼下那地方的老百姓日子可谓惨不忍睹啊!
几百年前,那个地方还是清朝的“热土”,全得由理藩院操心管理。
大草地上,蒙古的房子挨在一块儿,那边的寺庙香味四溢,像是人家开了个大派对!
图瓦人过着放羊的日子,尊敬清朝那个老皇帝,把成吉思汗的故事当成宝藏一样传给后代。
那时候,图瓦可算是蒙古文化和咱中国的一块拼图呀!
虽然日子过得像简单的白开水,但那草原上的潇洒让人心里美滋滋。
到了19世纪快结束的时候,清朝不行了,沙俄这帮人开始盯上这块宝地了。
清朝一倒,沙俄就像闻到香味的苍蝇,径直飞来撑腰地方势力“独立”!
到了苏联那会儿,他们就直接把当地和中国撇得干干净净。
后来这片土地直接归了苏联,变成了他们的“自家后院”。
这地方依旧是俄罗斯的家,虽然身份和名儿都换了,但根儿不变!
那些草原上留下的文化印记,就像二傻子的烂事,想删都删不掉!
苏联那70年,简直是当地的苦难大戏,佛教被锁起来,搞得许多寺庙都成了废墟。
游牧的日子被城市搞得像草丛里的苍蝇,见着都难!
乡亲们被推到苏联的计划里,草原全给变成了工厂和合作社,真是把大草原改成了大机器!
一旦苏联轰然倒塌,藏传佛教的热情又开锅了,蒙古包也又回到草地上晃荡啦!
那边的赚钱能力跟不上,2023年的消息说,
这地方每个人一年挣的钱才2.5万卢布,简直跟搞笑片里的角色财富差不多!
折合人民币差不多就一万五不到,是俄罗斯名副其实的贫困地区之一。
国籍换了,乡里人却依旧保留着那些从清朝时期带来的老传统。
藏地的宗教、牧民的生活,还有对权力的迷恋,嘿!这就像泡面加麻辣酱,味道更好咯!
这儿还有中国的宝贝,简直在这地上扎了根!
清朝那会儿,藏传佛教像发射火箭一样,从蒙古一飞冲天直奔唐努乌梁海,寺庙就跟冒泡的水饺似的一个接一个建起来了!
和尚在街头晃悠,拜佛的人排成长龙等着进庙!
这玩意儿可不是单靠宗教撑着的,更像是他们心里的大梁!
苏联一来,佛教文化就像被打了个酱油,藏传佛教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可是1991年苏联一解体,这信仰就像干柴上的火,越烧越烈啊!
报道说,2024年时,图瓦的首府克孜勒居然冒出了二十多座佛寺,真是热闹得很啊!
喇嘛成了街坊的火头,香烟从早上嗞嗞冒到晚上!
俄罗斯的国防大佬绍伊古,图瓦土着中的牛鼻子,给佛教的发展推了一把劲啊!
他在叶尼塞河旁边竖起了一尊15米高的金灿灿的大佛!
2022年完工,这尊佛像的脸是他俄罗斯妈亲手捏的,里面透着一股佛教和民族风情的独特味道。
绍伊古还跑到北京的西黄寺转悠了一圈,顺手捐了些中国木雕给图瓦博物馆。这小子真是走哪儿都有新闻啊!
克孜勒的寺庙门口,香客排成长龙,喇嘛在那儿念经,一旁的游客还以为自己走到了西藏。
这信念的根,深得连国界都没法比!
从那蒙元时期开始,图瓦人就从水里捞鱼、山里打猎,变成了在草原上漂流的游牧民族,蒙古包是他们的家,广袤的草原就是他们的命根子。
清朝那会儿,图瓦的草原上牛羊满地跑,蒙古包就像豆腐干一样一片连着一片。
牧民们带着他们的牛羊,边走边哼着成吉思汗的大白话。
苏联横空出世,要图瓦人进城,结果草原全被工厂和农田给霸占了。
每年夏天,克孜勒的人们又回到草原上,像是牛羊逃出了圈一样,连魂魄都跟着跑了!
搭个蒙古帐篷,过几天像是回到草原,城里冷清得跟没人似的。
克孜勒就像个巨型的蒙古包,周围全是连绵不绝的草地,叶尼塞河紧紧搂着这座城。
机场连个像样的候机室都没,刚一下飞机就直奔城里,简直跟从马车爬出来一样!
2024年的旅游新闻说,图瓦到都没有火车,搭飞机成了唯一的出路!
牧民们乐呵呵地说,飞机就是他们的“新时代坐骑”!
这帮游牧人民的习惯,不只是过日子的方法,还是他们和蒙古、藏族人民的血脉纽带呢!
清朝的图瓦人,对皇帝的崇拜就像对祖宗一样,骨子里就透着对权力的迷恋。
现这个习惯全落在绍伊古这小子身上了。
这位图瓦的老哥,从俄罗斯的紧急情况部长一路升到国防部长,真是让当地人感到无比自豪啊!
克孜勒的大街小巷,全是绍伊古的“帅照”,报纸上都喊他“图瓦王”。
2022年俄罗斯和乌克兰打得不可开交,绍伊古突然觉得缺人,上了招募的车!
小年轻们争先恐后地报名,图瓦简直成了俄罗斯招兵的保险箱!
那地方的人常常说,普京其实是成吉思汗的灵魂回锅了。
绍伊古其实是个名叫速不台的将军回锅肉!
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神秘,但其实揭示了图瓦人的内心世界。
俄罗斯的老大,得给自己穿上蒙古的衣服,他们才愿意搭理。
这种对权力的追捧,跟古时候人们对皇帝的那一套简直是从同一个模板里抠出来的!
那边的博物馆里,全都是清朝那些年留下来的瓷碗、布匹,还有各种大佛像,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啊!
这都是咱们中国造的,讲的是唐努乌梁海和咱们老祖宗那段亲密关系!
游客想拍张照,得掏出8000卢布,相当于800块大洋,这价格真让人瞪眼!
离了博物馆,中国货依旧在街上满天飞!
从工地上的庞然大物到娃娃手里的小玩意儿,
从二手车到寺庙的香火,中国制造把图瓦的日子塞得满满当当。
2023年的经济数据显示,中国公司在图瓦的矿业投资占了外来资金的百分之六十。
这家开金矿的厂子,让几千人都有了饭碗!
克孜勒的蒙古包小店里,卖的东西统统是“打工仔”出品。
有些品牌连中国朋友都懒得提,图瓦人却把它们当成日常必备,真是个奇葩现象!
从清朝的古董到的商品,中国的身影一直没消失过。
图瓦这事儿让外人知道了,绍伊古真是功劳大得很!
这位图瓦族的政治家,像个文化宣传员,把自己那小地方的传统风俗抬上了国际舞台!
2021年,他办了个“图瓦文化大party”。
喉咙歌唱、拜佛的活动,还有那流浪汉比赛,把一群老外都吸引来了!
喉唱,这个图瓦独一无二的嗓门玩意儿,真让人瞪眼呀!
2019年,联合国给图瓦贴了个大标签,宣布它的文化是“不可复制”的宝贝!
2023年那场国际音乐节上,本地的喉唱队伍跑到欧洲搞巡演,火得像放了鞭炮一样!
成名了也没啥用,图瓦的日子照样过得跟喝了醋似的!
2024年的官方数据显示,这地方的失业率居然飙到12%,比全国平均值高了足足三倍,简直就是“待业大作战”啊!
医院不多,学校破旧,年轻人工作几年就受不了啦。
就逼着去伊尔库茨克或者莫斯科找活儿,草地上就剩下爷爷奶奶和家里的牲口了。
中企来了,2023年砸了2亿块钱建金矿厂,真是土豪啊!
提供了五百个工作位置,结果给自己惹了一堆事儿!
那边的环保小分队嚷嚷着,矿厂把草原搞得稀巴烂,还把水弄得跟尿差不多!
村里的人一边享受着中资的好处,一边心里嘀咕着草原不见了咋办呐!
世界大潮奔腾而来,小伙子们眼里只有手机,草地上的歌声可怜得稀少。
俄罗斯的政策就像一只巨大无比的大象,正在把藏传佛教的地盘挤得小得可怜。
那些中资公司把钱端来了,可生态问题却像个揪心的老母猪,真让人头疼!
中俄之间的买卖越来越像火锅,加码加得不嫌够啊!
村里打算修条路,好让矿石出门不那么费劲。
这条路到底会给咱带来啥玩意儿呀?
是更多的国产货,还是更加深刻的草原留下的印记呢?
谁也搞不清楚。
#123
